来源:房建星火 力求识微知著
随着建筑工业化产业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机电安装施工面临着新的挑战,预制构件工厂化对施工现场管线预埋的施工质量要求的提高,使管线碰撞、线盒箱体的定位固定、管路对口连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质量。那么我们在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保证现场施工质量呢?根据施工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管线BIM综合设计
01 户内配电箱、多媒体箱定位
对装配式建筑结合机电安装管线进行深化设计,将管线预留预埋拆分,分为工厂制作预留预埋与施工现场预留预埋,特别对户内配电箱、多媒体箱及进出线管作出如下要求:
户内配电箱、多媒体箱处出线回路集中,强弱电管线出现交叉重叠情况较多,若在叠合板上敷设不能保证楼板的施工质量,必须将箱体定位埋设在现浇墙体内。
板墙内利用开关盒、强弱电箱体直接固定的钢筋上,并根据墙体厚度焊好固定钢筋,使盒口或箱口与墙体平面平齐。用水平尺对箱体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校正,用泡沫板塞满整个箱体,并用胶带包裹箱体,防止砼浇注时反浆。
并行的管子间距不应小于25mm,使管子周围能够充满混凝土,避免出现空洞。
现浇墙体箱体留洞由土建结构支模,安装核实位置、尺寸(尺寸由配电箱生产厂家提供)。
02 管理路由优化
电气预埋时,塑料管P20外径20mm,三层电气管线交叉厚度为60mm,再加上结构保护层及钢筋网片的厚度20~25mm,超过现浇层厚度70-80mm,不能保证楼板的施工质量。
管路路由优化:把照明、强弱电照明插座的预埋管线汇总在一起,对存在三层管线交叉的情况进行线路优化,使叠合板上现浇层内最多两层电气管线交叉。
03 公共区域及机房BIM三维模拟施工
对公共区域及机房进行三维模拟施工,解决管线碰撞施工。
采用分层、分专业的模型绘制,将土建模型与安装模型分开绘制,最后整合为一体。
可视化漫游模拟,提供精准的信息参考及统一的可视化环境,可有效对细节位置进行沟通。
二、叠合板电气预埋盒
普通灯线盒高度为60mm,埋设在叠合板内时,线管连接操作困难,且容易堵塞,造成人工、材料的浪费。
经反复比较及调研,采用定制专用的灯线盒,盒体高度100mm,大于叠合板预制部分厚度40mm,敲落孔孔中距盒顶部20mm,盒体对称侧有两个穿钢筋套管。灯线盒在叠合楼板上预埋时,利用已穿的附加定位钢筋与主筋绑扎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线盒移位。
三、叠合楼板上强电低位插座及管路定位
叠合楼板上现浇层内的预埋线管,在其引上至外墙板内插座时,墙板内预留操作空间一般为200*200*100mm或200*100*100mm,定位线管不易控制,常常造成线管错位或引上线管被外墙板压扁,以至于线管堵塞的情况,无法保证施工要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研制出了“一种PC建筑线管预埋辅助定位模板”,该辅助定位模板人工放置误差小,能精确定位叠合板上现浇层预埋线管的引上点,规避了人工调整及复核所带来的定位误差,有效保证线管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本模板可反复使用,节约材料,绿色环保。
对于预制装配式结构,配管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扫管,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堵管不通现象,便于处理及在下一层进行改进。对于后砌墙体,在抹灰前进行扫管,有问题时修改管路,便于土建修复。经过扫管后确认管路畅通,及时穿好带线,并将管口、盒口、箱口堵好,加强成品配管保护,防止出现二次塞管路现象。
四、外墙板操作空间内线管连接
墙板内预留操作空间一般为200*200*100mm或200*100*100mm,操作空间小、距离短,现浇层内的预埋引上线管和墙板预留线管采用传统连接方式,易出现连接不严密、不牢固的问题。
经现场调研及试验,施工时,先使用电动磨具对PVC直接内壁檐口打磨,使PVC直接能自由滑动于PVC管。通过对PVC直接的加工改良,解决了预埋引上线管和墙板预留线管连接困难、不严密牢固的问题。
五、管线穿越叠合楼板/叠合梁
高位挂机空调插座、灯具、开关水平管线在房间的顶部叠合楼板现浇层敷设,开关线引下至开关盒的导线,穿越叠合楼板时,预留直径80mm的孔洞。管线穿越叠合梁时,在叠合梁上预留直径50mm的套管。
六、可调式线盒确保定位符合要求
PC建筑外墙板是预制工厂标准化构件产品,施工现场装配完成后不允许再在上面剔打破坏结构。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常因为区域电气功能变化或增加,容易造成外墙板上预留插座原定位不准确、报废,或需新增插座等情况,需从其它途径重新敷设电气管盒,造成返工及材料的浪费。
为确保线盒定位准确,符合要求,特研制出一种可调式线盒,该线盒上安装有插座,且插座的具体位置可调,避免了因区域电气功能变化而造成线盒报废或外墙板上胡乱剔打破坏结构等情况,节省了人力物力。
特别感谢成都建工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对本文提供的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何雯丽)